人工智能VS人类智慧,谁的胜利?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7-21    

这是黑白世界里人类与机器人的最新一次交锋。经过几次博弈,竭尽全力的李世石九段仍然难以觅得阿尔法围棋(Alpha Go)的失误,遂投子认输。4:1!3月15日,“人机大战”最终收官,机器取得了胜利。几个月以来,基于“深度学习”的Alpha Go进步神速,与此前被人认为不可与超一流选手比肩的状态相比完全变了一个“人”。这几盘棋的“表演”让世界一流的围棋高手也不得不叹服其算路的精密,同时也让全世界见识到了人工智能的进步。

  Alpha Go棋力日益精进可谓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1997年,当“深蓝”计算机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时,人工智能与我们的生活尚存在一定的距离;今天,当Alpha Go摘取人类智力领域的明珠--围棋的时刻,人工智能领域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同时,人们带来新的疑问,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是不是机器对人类的胜利?在这种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专利和核心技术扮演了怎么样的角色?

  核心专利引导人工智能

  事实上,强化学习、神经网络、图像处理、信号处理、图像检索、合成图像……研制Alpha Go的Deep Mind公司拥有的这些核心专利,是构建Alpha Go的“大脑”的重要基础。正是这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让Alpha Go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但Deep Mind公司并没有就此满足,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德米什·哈萨比斯表示,在这个技术为王的时代,专利固然可以摘取围棋这颗智力“明珠”,但这并不是技术创新的重点,应该说只是前进道路上的一步阶梯。Deep Mind公司计划未来将继续在更加实用的技术,如医疗、智能手机助手等领域发力,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更多的探索。就在“人机大战”的几周前,Deep Mind公司宣布了一项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合作计划,同样是基于其拥有的“强化学习”的专利,建立一个医疗平台,对一些人体活动的重要数据进行长期追踪,并“学习归纳”,分类应用,帮助人们获得更健康的生活状态。

  在Deep Mind公司之外,许多科技界的巨头也看好人工智能的前景,不惜重金投入,纷纷加入这一技术领域的竞争。谷歌、脸谱和微软这3家公司均设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实施一系列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在提交了相关的专利申请之外,还发布了相关的论文,就有些难点与业界同仁讨论。其中,谷歌公司的一项研究成果“一种可自动学会玩Atari游戏的系统”技术理论登上了科学杂志《自然》的封面;脸谱公司开发出了一种能让计算机向盲人描述图像的技术;微软公司则对外展示了全新的网络语音系统,该系统能自动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则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是其最重要的经济效益潜在增长点之一。

  在“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近20年后,国际象棋并没有因此变得无人问津,国际象棋的爱好者数量不降反升,而计算机业已成为国际象棋辅助训练的一种手段。而对Alpha Go在围棋棋盘上的表现,获得过世界冠军的九段棋手古力认为:“Alpha Go下的某些棋从来没人想过,乍一看有违棋理,但经过仔细计算,我们都觉得很漂亮,这帮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这是进步。”以此看来,围棋职业棋手们并不担心围棋的未来。

  工业革命以来的历次技术变革,实质上都是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变革。几十年来,在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创新活动中,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同时通过这次比赛,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新技术的专利运用效果得到了检验。未来,这些新技术有可能将继续改变人类的生活。

  创新技术发展智能领域

  也许会有人认为人工智能离自己其实很遥远,殊不知这些新技术早已悄悄融入寻常生活中,如今我们在家里不用再弯着腰,拿着沉重的扫帚、拖把打扫卫生了,扫地机器人会搞定这一切。满场“飞奔”的扫地机器人能够侦测障碍物,碰到墙壁或其他障碍物会自行转弯,清扫、吸尘甚至擦地可以一次完成,省力又省心。现在,这一曾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扫地机器人甚至成为各大购物网站的主推产品之一。

  其实,扫地机器人就是人工智能的成果之一。按照麻省理工学院温斯顿教授的说法,人工智能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在现阶段,人工智能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在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工智能成果中,不难寻觅到相关专利运用的身影。

  从2011年iPhone4s上市开始,语音控制功能这一人工智能领域的分支发展迅速,现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苹果、谷歌、微软、讯飞等公司竞相投入巨资用于智能语音的研发,并对相关技术提交了专利申请。现在,用户通过智能语音,不但可以设置闹钟、安排日程,了解餐厅、天气等信息,甚至可以通过和这些软件对话“解闷儿”。

  以苹果公司的Siri为例,在发布iPhone4s的前一年,苹果公司就在美国对Siri的相关技术提交了专利申请。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随着技术不断精进,苹果为Siri在与传感器、车辆定位结合等技术提交了多件专利申请。而在Google Now、Cortana等语音助手的背后,也都有专利的支持。

  而在智能家居领域,人工智能近年来也取得了不小的技术突破。室内自动恒温计、网络监控摄像头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使用,而这背后也少不了专利的影子。以谷歌于2014年1月份以32亿美元收购的智能家居制作商Nest为例,该公司在智能恒温器、智能烟雾探测器等方面已拥有100多件美国专利,还在美国提交了200多件专利申请。

  从1956年达特茅斯学术研讨会提出“人工智能”这一概念以来,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60载春秋。在这60年里,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在理论和技术上的点滴进步,让人们享受到智能家居、语音助手的便利,也让Alpha Go战胜李世石成为可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以及与市场更紧密的结合,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有媒体评论认为,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主要应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云计算基础专利得到了极大进步,制造成本也出现大幅下降,技术人员可以处理更为复杂的信息;二是出现了大量供研究人员使用的价格低廉甚至免费的数据库和软件开发工具。得益于这种技术,“神经网络”专利的成本更加低廉,应用也更加广泛,改变了以前其成本高昂让人望而却步的局面。

  通过对专利文献的检索,不难看到人工智能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态势。韩国数据库厂商WIPS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主要PCT国际专利受理局受理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增加明显。以美国为例,2000年,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专利申请受理量尚不足200件,到2013年已经达到了近1000件。

  在人工智能领域,人类创新的空间广阔,道路漫长,机器在某一领域超过人类,在近几百年来已是见怪不怪,表面上看来,这像是人类被替代的历史,实际上是人类创新不断挑战落后、智慧不断精进的历史,人类社会并没有因为某种工作、职业被机器所取代而无所适从,反而是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更有质量。

  也许有许多人认为,此次Alpha Go的胜利是机器对人类的胜利。然而在和Alpha Go交过手的欧洲围棋冠军樊麾看来,这是人类的另一种胜利:“人工智能并非只是一个机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能说是机器打败人类,而是一个人类团队的智慧战胜人类几千年的经验,归根到底,还是人战胜人,这是人类对自我的一个超越。”可以说,“人机大战”并没有输家,而是人类智慧和人工智能的“双赢”。在创新之路上,人类用一场场新的胜利描绘智能世界的新希望。(本报记者 赵建国  实习记者 孙易恒)






(本文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