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共建“一带一路”如何行稳致远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7-24    

福建省民营企业充分发挥福建独特区位优势和自身技术、管理、资金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位于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或简称海丝)核心区”和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民营企业,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足迹遍及亚欧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全省进出口贸易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18年福建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5828.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1%,占全省46.7%。其中出口4402.8亿元,同比增长9.6%,占全省57.2%。以此为重要背景,2019年前4个月,福建省外贸进出口4051.5亿元,比2018 年同期增长5.9%,较全国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增幅扩大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533.2亿元,增长10.4%,较全国平均增速快4.7个百分点;进口1518.3亿元,微降0.9%。民营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中逐步树立了良好中国形象,积极推动了双边多边经贸合作,初步实现了共建互利双赢,为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走深走实奠定了一定基础。

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倒逼因素

(一)成本因素。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2008年福建泉州地区纺织鞋服一线工人月薪约为人民币(下同)2000元左右,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月薪涨到5000元都难以招到工人,不少民营生产企业出现有订单没工人做的困境。而在东南亚、南亚许多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普工工资多在2000元以下。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为发展本国制造业和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纷纷限制进口商品和鼓励外国投资者到当地投资设立工厂,并给予外资6年免交和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措施。同时,欧美日发达国家还对从孟加拉国、柬埔寨等国进口的商品减免征收关税,而对中国纺织鞋服产品则征收12%- 20%进口关税。

(二)体制因素。在我国对棉花实行收放储计划管理的条件下,曾导致国内棉价高出国际棉价40%。民营纺织企业一般拿不到国家发改委计划分配的1%优惠税率进口棉花配额,无配额进口棉花要缴纳40% 的关税。而越南等国实行棉花市场化管理,私企可以自由采购进口棉花,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越南投资棉纺厂。数年间越南棉纺工业从不足100万锭发展到上千万锭,每年超过50万吨棉纱产品销售到中国。2011-2015年,越南棉纺企业生产一吨棉纱赢利4000元,中国民营纺织企业因原料成本高企生产一吨棉纱亏损1000元以上,导致中国棉纺工业和棉花产业遭受重创。越南、印尼等国纺织服装工业快速崛起,抢占国际市场份额,成为威胁中国纺织服装工业的强大竞争对手。

(三)贸易争端因素。近年来,为应对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和美欧等国挑起的贸易摩擦与争端,我国民营企业一直力争保住生产订单、保全市场份额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包括福建民营企业在内,我国许多民营生产企业为降低经贸摩擦和贸易壁垒风险,主动或被动应国外品牌客商要求,选择海外低成本国家和地区开设新厂接收订单。自2010年之后,有相当数量的欧美日发达国家品牌供应商逐渐从中国撤出生产厂家,逐步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开设新厂,并使其产品返销中国、欧美日及世界其他各地市场。同时,上述一些欧美日发达国家品牌供应商还强制要求,为其作贴牌加工生产的中国企业,必须赴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设立新厂,否则将取消或减少中国企业的生产订单。

民营企业共建“一带一路”成效初显

(一)民营企业成为对外贸易主力军。如上所述多种经济制约因素倒逼,以及国内行业生态、营商环境综合因素叠加效应影响,福建部分民营企业为维持生存和谋求发展,先后走出国门赴海外经济成本和政治风险相对较低的国家地区考察、择地投资兴业。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之后,逐步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机构的认同响应,国际合作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为福建民营企业更加坚定地走出去参加国际合作和实现海外产业布局,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目前,民营企业成为福建省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约占全省所有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90%

2018年,福建省全年备案对外投资项目246个,同比增长66.2%,中方协议投资额55.2亿美元,同比增长57%。实际对外投资28.4亿美元,同比增长70.5%,在全国排名由上年的第13位提升为第8位。其中,投资海丝沿线项目65个,投资额7.3亿美元。宏东渔业在毛里塔尼亚投资2.3亿美元,建成包括码头、冷库、加工厂、海水淡化厂等,总面积超过9万平方米的境外远洋渔业基地。恒申控股集团成功收购福邦特全球己内酰胺业务,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及硫酸铵生产集团。安踏体育斥资56亿欧元收购芬兰体育巨头Amer Sports,加快进军国际体育用品市场。福建闽柬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2亿美元在柬埔寨投资建设闽柬产业园区,为福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载体。

(二)民营企业创新贸易多元化格局。福建民营企业以大量自然人自发投资为重要特征,以东盟、欧盟乃至美国为主要贸易伙伴,初步实现投资行业广覆盖。一是直接在境外投入资金设立独资或合资子公司,建立境外工厂,稳定资源供给,拓宽市场销路。二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采取“品牌输出”战略,逐步实现以提升客户对品牌忠诚度稳定销量、赢取利润的良性循环发展。三是高位嫁接国外管理模式和团队,开辟新业务板块和市场,推动国内产业和企业创新发展。四是直接投资并购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利用境外优秀管理团队和先进生产经验,通过控制销售链使企业产品快速打入目标市场,努力奠定企业发展的前沿地位。五是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充分利用海外研发资源,增强企业跨国经营能力,以研发国际化带动企业转型升级。2018年,福建民营企业对东盟进出口1081.9亿元,增长5.3%;对欧盟进出口849亿元,增长8.9%;对美国进出口945.6亿元,增长26%;三者合计占同期福建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50.3%

20194月份,福建省民营企业先锋作用进一步凸显,进出口增长15.4%,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比重较2018年同期(下同)提高4.1个百分点。同时,福建省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9.4%,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比重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而且,福建省对东盟、欧盟分别累计进出口757.4亿元和573.4亿元,同期分别增长9.6%11.6%。对美国进出口545.5亿元,同期下降11.9%。尤其是,福建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386.3 亿元,同期增长10.6%,高出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增速1.5 个百分点。出口方面,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增势良好。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双双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分别出口934.7 亿元和908.5亿元,分别增长11%13.4%。此外,文化产品出口86.7亿元,增长39.5%。进口方面,资源型产品和消费品需求旺盛。原油、铁矿砂、铜矿砂、锰矿砂进口增速分别为30.5%26.6%64.3%1.4倍。此外,农产品进口171.4亿元,增长12.4%;消费品进口85.7亿元,增长14.5%,已连续7个月保持正增长。

(三)案例。福建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先行区,民营企业“十分天下有其九”。泉州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选择海丝沿线国家地区投资兴业、设厂布局,一批闽商明星企业逐步成长,正在形成海丝路上耀眼的闽商板块。如越南天虹纺织工业园区和百宏聚酯生产项目,柬埔寨峰亿嘉禾达丽服装和亿盈伞业,孟加拉国利德成服装和飞达帽业,印度泉工机械永信数控和姚明织带,俄罗斯恒安东方纸业和伏尔加格勒州中俄工业园区,斯里兰卡中翔橡胶工业园区,乌干达优拓和马达加斯加天球集团等等,都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或重点项目,正在精雕细琢“一带一路”工笔画。同时,纺织鞋服、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及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为泉州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充足货源。2018年,泉州入选“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发展20强城市”,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82亿元,位列福建省跨境电商交易额第一,其中出口交易额101亿元,进口交易额81亿元。跨境电商正逐步成为泉州民营企业开拓全球市场的重要方式。

民营企业共建“一带一路”须砥砺前行

(一)货币流通受阻影响贸易畅通。综合受访民营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意见,福建民营企业共建“一带一路”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对外经贸合作水平有待提升。民营企业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程度有待提升;参与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竞争的能力有待增强;赴“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投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就此而言,客观上受国家总体经济发展需求因素影响,国家财政扶持资金侧重不同;中央、省级财政扶持资金中促进对外投资合作资金,与外贸外资等其他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相比总量偏小、带动作用较弱。显然,民营企业在公司财务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及资金使用中不同程度客观存在的不规范弊端,导致其申请中央、省级较大额度资金扶持一般比较困难。此外,民营企业用汇税赋受限较多,也是对外经贸合作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是国家政策管理趋紧,企业用汇需进行真实性审查,企业需提供合同、境外资金流水明细、汇款申请、资金计划书、承诺书等文件,办理手续较为繁琐。二是民营企业本身体量小,受用汇财税等影响,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以个人名义在海外注册或绕道中国香港等地“走出去”,极易造成政企对接不畅,不利于国家相关政策宣传沟通、企业跟踪服务工作的开展。

2017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74号,下称《指导意见》),部署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宏观指导,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推动境外投资持续合理有序健康发展。在我国对资金进出境坚持“控流出、扩流入”总体监管体制机制的重要背景下,《指导意见》坚持“真实性至上”审批原则,有效遏制了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然而,“资金出境饥渴症”依然是顽疾。民营企业依然反映,资金汇出审批时间过长,对海外大型项目、涉及地产和并购的项目审批过严;外汇管理部门审批程序不透明,企业难以跟进和掌握详细信息。资金汇入通常受制于驻在国对利润汇回的严格限制和高额税率;驻在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发展水平有限,也是资金汇入受限的重要因素之一。资金出境审批难,依然是困扰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和经营发展的主要瓶颈。资金出境前置审批效率低,导致企业错失商机的情况成为常态。部分民营企业通过“地下钱庄、内保外贷、虚假贸易合同”等非法渠道实现资金违规出境,形成源于海外直接投资的潜在跨境金融风险。

(二)民营企业实力不足影响对外经贸发展水平提升。目前,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和规模,但由于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开放型经济体量不大,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作为境外投资主体的民营企业,其境外投资项目体量小、分布散、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比较突出;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仍是以设立贸易公司、铺设营销网络、服务外贸出口为主,真正有实力参与乃至主导国际分工和要素分配的企业很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仍缺乏带动性强、示范作用明显的龙头项目。截至201812月,泉州市经备案(核准)赴境外投资的项目累计321个,投资总额48.3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投资总额在200万美元以下,主要以传统制造行业为主,高新、高附加值行业偏少。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如安踏、恒安等,多在境外上市,其境外并购、投资等行为都以境外上市公司为主体开展,对国内的行业带动示范效应有待强化。

同时,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报备制度尚不完善。目前全省各地登记报备在册民营企业数据与实际数量有较大差异,直接影响政府有关部门真实准确掌握情况,不利于有效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例如直接影响民营企业将投资所得利润汇入国内。有民营企业在国内商务部门登记报备后,必须先行出具完成国外投资的正式原始发票凭据等,但实际情况通常是在“一带一路”有关国家无法取得完整规范的税票、发票凭据,使民营企业登记报备的对外投资资金不能获得及时放行;企业只能自行设法保障资金到位,于是质疑登记报备制度何用。此外,民营企业急需的国际化人才依然十分短缺。民营企业投资或拓展市场,时常遇到合同违约风险和相关法律问题,急需能熟练使用当地语言,熟悉当地法规政策措施、民俗文化及商务规则的复合型国际化管理人才。但如此“通才”可谓一将难求,即使国内有比较可用之材,也往往因为要远离家门,异国他乡多有不便而拒绝出任。民营企业通过结成产业链抱团出海、实现人才本地化,成为必然选择。

(三)案例1: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特区和金边工业区内,分别集聚百家以上包括福建民营企业在内的中资民营服装鞋帽伞业箱包轻工生产企业、物流企业。这些企业时常反映国内银行审核放行资金出境特慢,影响企业生产流动资金及时供给。上述企业均为劳动力密集型生产企业,用工人数少则300-500 人,多则3000-5000人。柬埔寨政府规定每半月发一次薪,如果流动资金投入不畅,影响工厂按半月出薪,容易引发当地工人罢工,甚至数百工人围厂或走上公路讨薪。国际劳工组织、当地政府和企业工会如再出面介入,往往使企业面临极大的风险和压力。

案例2: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制度高地”,其要点在于突破现行体制机制束缚,更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尽管泉州已入选“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发展20强城市”,但泉州还不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行业受限依然较多,普遍存在采购增值税发票无法取得、出口数据无法纳入海关统计等问题,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互相聚集叠加效应持续难,导致产业集群效应与跨境电商综合效应融合发展并不充分,没有更好地发挥强大制造基因发展跨境电商最根本的优势。

民营企业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依赖

(一)建议国务院协调有关部门:

1.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化解国际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我国更高层次开放体系为战略目标,为全面推进我国民营企业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应适时以客观公正的方式,科学评估《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的实际政策效应。应通过系统调研和顶层设计,全面清理、修订、补充、完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8532号)、《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家外汇管理局汇发[2007]1号)、《携带外币现钞出入境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汇发[2003]02号)等重要规章在内的相关文件。

2. 依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完善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投资体制机制。可借鉴中东自贸区运营模式经验,逐步取消保人制度,使民营企业可以在东盟国家设立全资子公司进行运营管理,保障民营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安全。同时,对外籍员工来中国工作的便利性,提供系统有效而可持续的相关政策支持。此外,创新多元培训咨询机制,为民营企业减少走出去的法律风险提供合规有效的培训咨询。

3.参照上海自贸区“扩围”经验,增设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泉州片区:(1)坚持高质量发展,从推进国际投资及项目落地更加便利等方面,吸引集聚创新资源,助力福建民营经济大跨越;(2)凸显对台先行先试优势,加快泉州台商投资区建设,深化通关、财政、税收、投资、土地等方面改革,打造两岸产业对接示范区;(3)深化海丝先行区建设,在对外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体系,推动福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与投资合作。

4.支持福建跨境电商贸易产业集群创新发展。(1)创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依托泉州较大规模制造业生产能力和产业提升要求,结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支持泉州创新推动跨境电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泉州产业为维系,形成跨境电商+产业链的生态圈,服务产业出海。(2)支持创建完善的跨境物流体系。为进一步完善泉州跨境物流体系,建议支持泉州创建对港澳台及东南亚海运快件试点城市,借力侨乡优势,探索在泉州围头港开通海运快件通路,加快打造国际快件物流集散中心。(3 )支持综合保税区设立分园区。建议支持泉州综合保税区设立分园区,为福建增添新的对外开放平台,服务跨境电商发展。

(二)建议福建省政府结合省情:

1.检查落实福建省工商联2016 年曾明确提出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建议,如“整合政府服务力量、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广APEC商务旅行卡和人民币直接结算”等,保证“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动力源不枯竭。

2.抓紧制定出台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参加“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专项政策措施。要明确责任部门,保障促进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要消除“政出多门”的困惑,避免需要汇报材料时,许多部门一起上;需要协助解决实际问题时,各部门则互相推诿,使民营企业找不到“主管”来协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

3.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参加“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提高政府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营造公平、透明、法治、便利、协调的环境和氛围,助力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健康发展。应在建立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登记报备制度过程中,注重对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答疑解惑。

4. 着力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经常性问题”,如加快企业合规资金出境审核放行效率,加大校企和国际机构合作培训国际化管理人才,帮助走出去民营企业招聘国际化人才,试点开展民营企业工程师职称评定工作,助力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更好地树立“中国形象”,精雕细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工笔画”。

(三)建议全国工商联立足本职工作:

1.在联系调研工作中加大民营企业共建“一带一路”的内涵。(1)应重点调研民营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的经验与困难;如何使民营企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推进,在逐步形成“六大经济走廊”区域大合作格局中做出新贡献。(2)应具体分析国家近年对“走出去”财政资金支持总量状况,如何适度放松外汇管制?如何完善现行备案制度?具体分析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总量(结构)状况,如何立足现实使其可能在现有国际分工格局中发挥带动示范作用?(3 )应务实研判通过从国内出口物资保障在国外投资所支付的成本,通常占民营企业总成本的状况(结构)如何,以民营企业在国外具有的矿山采矿权作抵押而向民营企业予以流动资金贷款的可行性如何,等等。必要时,相关调研应获得中央财经领导委员会、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委员会授权及指导。

2.全国工商联有关直属商会、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有关团体委员可适时开展相关独立或联合研究。(1)应务实研究,2019年内如何以资金审批程序改革和资金出境渠道优化为重点,就“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继续约请国家高端智库机构共同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至2022年前,以新时代民营企业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体系为重点,立足于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境外融资税收及利益保障机制等关键内容,研究提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本质要求的境外民营企业管理体系。(2)应具体研究,如何科学设定组织民营企业统一出国参展的准入机制(包括一定时间内没有产品质量的负面报道、在国内外没有知识产权纠纷等);如何在一定行业范围内,通过征求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的意见,确保真正优秀的民营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出国参展流程;如何了解企业出国参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整理分析;收集民营企业参展过程中因质量、知识产权等问题引起的纠纷案例,统一下发民营出口企业组织学习以避免犯同样错误;继续积极支持行业协会收集民营企业参展信息反馈,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行业协会统一出国参展。(参考文献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