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嘉阜商学院
来源:波音大飞机(ID:NO1STORYMAN)
近期有两则新闻与观点引起市场关注。
一则是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的整体杠杆率偏高,也就是大家常讨论的总的借贷等债务和GDP的比重,特别是企业部门借贷等债务占GDP的比重偏高。(降杠杆)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快发展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股本融资能够使国民储蓄中更大比例资金进行股本融资,降低债务占GDP的比重,也降低了债务股本的比例。”周小川如是表示。受此表态影响,3月21日上证综指大幅上涨2.15%。当日晚间,央行官方微博表示,股本融资并不等于股票市场融资,还包括直接实业投资、风险投资和股票投资等更广泛的含义。
另外一则是3月猪肉价格持续上涨,近期全国生猪平均出栏价格刷新了近5年新高。2月份,当月CPI涨幅攀升到2.3%,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5.4%。 猪肉等农产品的生产不像工业产品那样具有较大弹性,因此,其价格对货币供应的变化有较大的反应。从这个意义来说,猪肉价格可以看作通胀的先导指数。
这里,使人想起两个问题:1, 中国经济的债务水平或杠杆率有多高?2,债务背后的M2货币规模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根据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社科院经济学部研究员张晓晶等人撰写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报告,中国经济整体杠杆率从2008年的170%上升至2014年的235.7%。2014年底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149.1%。金融机构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分别为18.4%、36%和58%。
结合经济学家任泽平的研究,通过累加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三个部门的债务,截止2015年底,中国实体经济的债务规模为162.3万亿元,实体经济杠杆率为239.8%。中国实体经济杠杆率已超美国(233%),仅排在已20多年陷入经济增长泥潭的日本(400%左右)、正在继续实施QE 政策的主要欧元区国家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之后。其中超过140%的非金融企业债务杠杆率,比这些已进入衰退或发生危机国家还要高许多。
严重高启的非金融企业高杠杆率背后体现的是实体经济部分行业衰退、全国范围房地产的整体库存规模。支撑这些的是2000年后增速飞快的M2及社会融资总额,特别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M2 从2008年的40多万亿,增长到2016年2月142多万亿。
2008年以来随着货币大量投放,政府、非金融企业高杠杆率继续维持了GDP 7%及以上的增长率,但是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如何去杠杆?如何避免持续较高速度货币投放可能引发的资产泡沫?成为供给侧改革主题下,经济金融政策的焦点。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两个:资产泡沫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如何投资理财?如果未来资产泡沫破裂,我们现在能做什么?
资产泡沫风险加大,如果资产泡沫已经快要到刺破的临界点区间(也许没有人知道一个国家的资产泡沫风险区间在哪里,刺破点在何时?就如日本1990年初房市大崩盘的海啸、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等),将资产转移到资产泡沫较少的区域或货币中去是一种恰当的选择。
从大类资产配置而言,国内债市在经历去年股灾后资金大量涌入,并且加杠杆后已到阶段高位,在去杠杆的压力、一定通胀趋势压力下,需要进行调整。在实际负利率下,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依然普遍面临资产荒以及较大的配置压力,为保持资产配置规模, 今年不少银行理财都在增加债券委外投资,这不仅加大了债市风险,同时加大了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不仅面临收益率继续下行的压力,而且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不断加大。国内A股市场是否有更多的储蓄资金进入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A股如果储蓄资金持续进入,估值泡沫是否日益严重,或许会增加市场波动风险。
应对可能出现的资产泡沫风险,增大流动性资产配置是好的选择,这个时候,资本的安全性价值要远高于收益率的高低。本没了比钱少挣些哪个合算,投资人旁观时都懂,唯一要看住的是自己入场后一味膨胀的单边看涨心理。
作者:嘉阜商学院
来源:波音大飞机(ID:NO1STORYMAN)